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盧溝橋事件七十七周年,傳遞歷史是為了什麼

※盧溝橋事件七十七周年,傳遞歷史是為了什麼

習主席 盧溝橋事件式典で対日批判 NHKニュース


「如果你戴著『國家』這副太陽眼鏡來看事物的話,視野就會變窄,眼光就變得短淺。盡可能地不要有敵我之分的想法。」 《銀河英雄傳說風雲篇》第五章 -- 黎明前的黑暗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台灣團體今天前往位於台北的日本交流協會,抗議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圖自“中央社”



今天是日本的七夕,在日本的七夕不像我們帶有情人節的含意,而是「星に願いを」的日子,也就是像星星許願的日子。在這個安倍剛剛以解釋憲改又成功地進一步破壞日本國憲法第九條的現在,當然是希望在秋天的國會時因應此次憲法解釋變更的自衛隊法和PKO法等的修改能被擋下來,如果修法不成功的話安倍就算自己在那邊「日本可以行使最小限度的集體自衛權」說得很高興,也無法實踐他將自衛隊海外活動範圍擴張的目的。當然如果能進一步推翻這一次離譜的解釋憲改當然是更好。

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比以前更高調地進行了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紀念活動,也有很多針對日本的軍國主義復活、我大中國不允許也不會怕之類的發言,當然很明顯是針對日前安倍政權的以解釋憲改的方式使集體自衛權的行使合憲化一事而來。
今天在日本交流協會前面似乎也有市民團體進行抗議(如圖),也是反對安倍之前的解釋憲改。

很有趣的一點,不論中共政府或是市民團體都叫安倍不要破壞和平憲法,不過另一方面對於把自己的憲法(不論是中華民國憲法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加入像是第九條的內容似乎一點興趣都沒有,而且在自己說著「和平崛起的中國」的同時也不反對,喔不,是支持中共這幾年的軍備擴張。
他們當然不是真心相信和平憲法的價值,不然他們對於自己祖國的籌建航母艦隊和加強彈道飛彈技術等軍勢力擴張應該也會持反對的立場才對,而如果諸位台灣人真的相信和平憲法的價值,又為什麼之前在廣大興號事件中有那麼多人會支持出兵「教訓」菲律賓呢?甚至還有拿下(有些人是大言不慚的說「奪回」)黃岩島的聲音。
當然,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他們才不是相信和平憲法的價值呢,他們只是希望不要出現一個擁有強大武力的日本阻撓我偉大的中華民族稱霸世界而已。
不然,那個「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真的知道什麼叫集體自衛權嗎?確實集體自衛權可以說是一種攻擊權,也是美蘇霸權在冷戰時代擴張的藉口之一。但是如果是反對「行使集體自衛權」本身,那麼照理來說也應該會反對自己的祖國--不論自認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對,因為身為國家法人又沒有和平憲法限制的祖國不但擁有而且也能行使集體自衛權。很明顯這些人反對的不是「集體自衛權的行使」,而是「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日本」。

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比較看看海峽兩岸在紀念七七盧溝橋事件和日本紀念終戰紀念日(8/15)的態度就是可以知道了。
不論是中共還是我國,我們對於八年抗戰的相關紀念日都是以一種強調自身民族被欺負的歷史和擊倒敵人的光榮歷史的態度在看待這件事的,十足身為「勝者」的態度。
日本呢,在二戰相關紀念日中不是以一種可喜可賀的態度來看待,也不是強調敗戰的恥辱(當然我想某些團體是這樣沒錯,但絕不是日本社會的主流和政府的現行方針),而是以一種悼念在悲劇中不幸離去的人們的態度在進行。要說是「敗者」的態度也可以。
紀念「勝利」和紀念「終戰」,完全是兩回事。

傳遞歷史是為了什麼?我們先不論學術意義和興趣取向,歷史的傳遞往往是一種價值和想法的傳遞。古人說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學習教訓,但在我看來很多時候我們反而是在自己試圖重演歷史。
我們所看到的歷史必然帶有傳遞者的主觀意識,即使傳遞者所說的全部都是事實,但是即使不用透過解釋,只要透過選擇性地不說某些部分和強調某些部分,就可以達到使觀看/學習歷史的人的想法成為傳遞者想要的結果。

據我所知中共的教科書很強調八年抗戰的部分,撇開什麼到到底是國府軍還是共軍的功勞不說,教科書中似乎不斷強調當時日本皇軍是如何侵略中國,如何對中國人不利,而中國人又是如何英勇反擊。
我們這邊也是一樣的,即使現在的教科書使用的篇幅沒那麼多,南京大屠殺一定會說,因為這毫無疑問是可以凸顯日本皇軍殘忍一面的歷史事件,七三一部隊也少不了。四行倉庫與八百壯士等等愛國故事也不可能被完全刪除。

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件事,兩岸的教科書都不斷強調日本軍在戰爭期間的諸多殘忍作為,不過,對於日本本國發生的悲劇,又用多少篇幅提到呢?
東京大空襲死傷人數勝過廣島或長崎原爆,和南京大屠殺不分上下,連當時的美軍人員都認為如果二戰最後美軍非勝利的一方很有可能會被以反人道罪起訴,除非你認為用燒夷彈殺人比用軍刀殺人文明和不殘忍。
沖繩戰役中美軍死傷慘重,日方守軍大量死傷當然不用說,沖繩縣民們更有很多人被迫殉國。
可是我們的教科書會提到這些事情嗎?不會,因為如果用夠多的篇幅說這些悲劇日本的邪惡侵略者形象就會打折扣了,而要操作愛國主義最方便的方式之一就是打造敵人。這敵人必須夠邪惡才行,必須是絕對的惡,不用也不容同情。

而且,重要的是不需要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只要一個抽象的群體就可以了,不論是在描述日本或是中國都一樣(在描述台灣時也一樣)。所以用詞最好是「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這些抽象的群體,而不是使用具體獨立的個體。
因為越抽象我們越能簡單地想像「敵人」與「自己」。你不用知道在大戰期間有像是戶田城聖這種反對政府而被關的個人,也不用知道戰時有很多人因為類似的原因被特別高等警察(思想警察)侵害,亦不需要知道在二二六事件後整個日本等同是被軍隊挾持的國家,只要知道「日本人=惡」這樣就可以了,而且也不用在意在戰後七十年來日本的社會氣氛已經和戰前大不相同,只要深信現在的日本仍然是當年的「邪惡」就可以了。

反之也一樣,我們不需要去知道在戰時有多少中國人因為不滿政府或是反政府而被國府的軍人或是警察清算,亦不需要去想有多少人被軍隊抓去當兵,也不用去在意每次「光榮的勝利」、「可歌可泣的戰役」背後到底是用多少中國人的屍體堆起來的。我們只需要記住那些將軍的名字和「這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榮耀」就可以了。

所以,傳遞歷史是為了什麼,至少在兩岸的場合,不就是為了強化愛國主義嗎?堅信自己民族的正義和榮光,還有我們愛好和平會參加戰爭一定是因為被欺負。塑造敵人,那個敵人時時刻刻都在打算對我們不利,因此我輩必須團結一致。
這樣的歷史當然是對當權者有利,同時,也不是在避免戰爭,而是在促進戰爭。

不要說上面的例子不適用在我們台灣人。教科書中不也不斷強調「台灣人一直都被外來政權壓迫」有多可憐多悲哀?這也是在強化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在日本,有人說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是正當的,是為了「國防」而不得不為,同時也將歐美殖民者趕出亞洲,也是解放了亞洲。
很多受到兩岸歷史教育的人會說這是鬼扯,不過,這些人認為霍去病西征匈奴又是怎麼樣的事件呢?
我想很多人會回答跟歷史課本一樣的答案給予正面評價,是宣揚國威並且讓漢朝免於匈奴的威脅。
我想這也是為了國防吧。在我看來,這無疑是以國防之名的侵略,把匈奴人斬草除根使他們民族遷移,這已經不是過當防衛可以解釋的了。
班超出使西域我們的課本給予正面評價,但這種把敵國特使殺光威脅當地國的武力行使外交在今天要是敢試圖重演毫無疑問會被認為是野蠻至極的國家。
事情發生在我國,就是正義和宣揚國威;事情發生在敵國,就是侵略和野蠻。

不要以為台灣人就可以說這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的事不關我的事。歷史課本其實也在強調「台灣人一直受到外來政權的統治」的悲情色彩命運,這也是在激化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歷史課本敢介紹我們漢人移民的祖先曾經把原住民殺來吃還當街販售的內容嗎?當然不會,這種「自虐史觀」只會使民族心愛國心的培育不彰,即使這種訴說己身民族過去的罪過的歷史教學其實更能培養出一個真正的個人。

在華人圈常常說日本不如德國,德國會反省日本不會。
我接觸過很多相關資料後只能說,這很有可能是有心人操作的結果。
確實日本政府不如德國政府會每年公開道歉和謝罪,但是政府的作為並不能代表全體國民的作為。
想想為什麼保守派會認為戰後日本教育是「自虐史觀」吧!就是因為這種戰後史觀中主張太平洋戰爭是一場日本本身並非正義的戰爭,保守派認為是在自虐。
日本人(即使他們根本不曾經歷過二戰)親自向中國人韓國人等道歉的例子其實並不少,帶有認為過去的國家是錯誤的想法之人、作品也很多。在台灣和大陸能看到多少批判戰爭中的自國的作品?

另一方面,一天到晚強迫現在的日本人,也就是這些根本很多是戰後才出生的日本人負起所謂的戰爭責任和道歉是否公平?
出發點是什麼?中國也好韓國也好台灣也好,我看不出來是和平,而是戰勝者自己認為自己可以對戰敗者予取予求的姿態。一副「我說的就是對的」的姿態,這種態度稱得上正義嗎?又,這種態度和毫無疑問只會激起更多原本沒那麼討厭的人的不滿。

或許你會說我是媚日的賣國賊或是什麼,或許吧,反正我一向是認為名為國家的信仰人類根本不需要。人類必須超越國家,不要被國家給綁架。不要以身為「〇〇國人」的角度看事情,而是以身為「你」這個獨立的人類個體來看事情(當然等到哪一天外星人出現在我們眼前時,就要換成「獨立的智慧生命個體」了)。

我並不認為軸心國贏了戰爭會比較好,如果日本勝利了或許今天日本還是軍國主義的專制國家。但是也請不要忘記,身為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的人權觀戰爭觀國家觀在戰後的根本性改變,和身為戰勝國的我們在自得意滿之時繼續維持著我們不公不義的體制多年和因為堅信力量就是正義而陷入的戰爭爛泥之中。

紀念戰爭,八年抗戰也好,二次世界大戰也好,歷史上的所有戰爭都是。
你要如何看待?是我國光榮的勝利,還是一場悲劇?是要歌頌戰爭,還是要記下戰爭的每一個個人的難以回復之傷害?是要製造仇恨,還是攜手向前?

勝利紀念日與終戰紀念日,我寧可選擇後者。

沒有留言: